“金沙江的水变清了。”“市场里的吃的让人更放心了!”这是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群众对“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品牌工作的真切评价。该品牌创立以来,巴塘县检察院将公益诉讼职能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通过跨区协作、精准监督、科技赋能等举措,在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国有财产捍卫三大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01
跨省联动护生态
绘就绿色画卷
金沙江地处长江上游,流经川、藏、滇三省(区)。它被高山紧密环抱,谷峰交错如锯齿状,河流湍急且落差大,总落差达3300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储量超过一亿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总量的40%以上,干流规划了多级梯级水电开发项目。
其中,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的流域段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两地间的输入性安全隐患时有发生,相互影响显著。2018年,该区域曾因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两次引发灾情,多次拉响安全警报。
大自然的“警报”为当地检察机关带来了现实思考:如何利用常态化的区域协作机制,开展定期巡查整改工作,守护金沙江流域生态平衡?2019年4月,金沙江流域沿岸的川、藏、滇三省(区)的县级检察机关联合出台《关于建立跨区域检务工作联动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五年来,三省(区)的县级检察机关陆续建立起多项协作机制并付诸实践,形成了金沙江流域司法保护的强大合力。
实践出真知。巴塘县检察院、芒康县检察院充分依托《关于建立跨区域检务工作联动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于2024年9月联合对金沙江流域进行巡河,发现两县交界的苏洼龙水电站大坝处往四川省竹巴龙乡、西藏自治区朱巴龙乡约15公里库区存在大量固体垃圾漂浮物。
发现相关线索后,两家单位共同成立了以巴塘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扎西多吉,芒康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屈小明为双组长的专案组。经过初步调查,专案组于2024年9月17日对金沙江流域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公益诉讼诉前立案调查。为全面掌握案件情况,两家单位共同委托甘孜州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部对案涉中心现场进行实地勘验,并通过无人机航拍调取第一手资料。取证工作完成后,两家单位分别向两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制发检察建议,并组织行政机关、苏洼龙水电站召开联席协调会,督促推进问题整改。相关工作做法得到上级检察机关肯定,先后被《检察日报》刊载,并进行转发推广。
自“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品牌创建以来,巴塘县检察院加强区域协作,为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助力:2022年以来,该院已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件,累计清理固体垃圾1万余立方米,修复补植树木1500余株。

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联席会议现场
02
公益诉讼助力
守护“绿色钱袋子”
“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税制杠杆撬动企业绿色转型。然而,在实践中,征管信息壁垒可能导致政策落地“打折扣”。2024年5月,巴塘县检察院“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发现当地环保税征管环节的漏洞,以司法监督推动部门协作,为国有财产保护筑起“防火墙”。
这条线索源于公益监督中的细致排查:“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发现巴塘县生态环境局与国家税务总局巴塘县税务局之间的环境保护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存在短板。这一漏洞导致税务机关未能及时获取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可能出现部分纳税人环保税漏征情况,直接威胁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现问题后,该团队立即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为精准锁定问题,该团队分别向县生态环境局、县税务局调取辖区内所有企业在建工程的环保税相关数据,梳理形成公益诉讼专项台账,通过数据交叉比对,最终发现1家企业存在“应缴未缴”环保税的情形。随后,巴塘县检察院迅速向县税务局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堵塞征管漏洞。
单一监督不足以根治问题,长效协作才是关键。为推动区域环保税征管综合治理,巴塘县检察院主动牵头,组织县税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召开“巴塘县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联席会议”。会上,各单位围绕辖区环保税征收现状、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跨部门沟通配合机制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协作共识。会后,“巴塘县环境保护税线索移送微信工作群”正式成立,为单位间实时传递线索、高效联动搭建起便捷桥梁。
这起环保税征管监督案例,仅是巴塘县检察院守护国有财产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以来,“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创新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式,通过不同单位数据模型的比对碰撞,成功发现2起国有财产损害案件——除上述环保税漏征案外,还包括巴塘县医保局怠于监管导致的医保违规报销案。针对这两起案件,该团队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单位整改落实,累计挽回国有财产损失23920.67元。
“保护国有资产,我们永远在路上。”巴塘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将持续深化大数据监督应用,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建设,以更精准的公益诉讼监督,为守护国家财产安全、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对电梯安全进行检查
03
聚焦安全生产
保护群众人身安全
电梯急速下坠、关门夹人、乘客被困轿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电梯已成为高层建筑与公共场所的“必需品”,但其潜藏的安全隐患正持续威胁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近日,巴塘县检察院“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聚焦这一民生痛点,以特种设备(电梯)安全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推进隐患排查与整改,切实守护群众“上下安全”。
此次行动既是巴塘县检察院贯彻全国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的重要举措。“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深入全县住宅小区、公寓、商超、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与物业管理人员谈话询问、现场试乘体验、查阅维保记录等方式,对电梯使用、保养、监管全链条开展“拉网式”排查。排查重点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急呼叫系统是否畅通、特种设备检验标志是否张贴规范且在有效期内、电梯是否按规定完成年度检验、维保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资质等。经实地核查,共发现6个安全隐患点位,形成问题清单并建立台账。
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监督程序,精准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明确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强化对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日常监管力度,健全电梯检验检测、故障应急处置与排除的闭环监督机制;同时,提出要提升电梯维保单位备案管理质效,推动行业自律体系建设,引导维保行业规范经营、良性竞争,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
在“回头看”环节,“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跟进督导相关单位责令维保单位对维保人员配备不齐的情况进行整改,及时粘贴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维修标志和警示标志,加强电梯的维护和保养。相关单位表示,将进一步落实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后经该团队深入现场查看、核实,隐患已消除,相关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相关单位和人员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如今,“金弦益检”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已成为巴塘县公益保护的鲜明标识。巴塘县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在生态、民生、国资三大领域持续深耕,以更精准的监督、更务实的举措,让公益诉讼的法治光芒照亮巴塘县的每一个角落。




